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 引言:“異”與歷史的邊界 《春秋》繫年的最後一年,即“魯哀公十四年”,其下記載:“(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①《公羊傳》給出了這樣一段解釋: 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何以書?記異也.何異爾?非中國之獸也.然則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則微者也,曷爲以狩言之?大之也.曷爲大之?爲獲麟大之也.曷爲獲麟大之?麟者仁獸也.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麇而角者.”孔子曰:“孰爲來哉!孰爲來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獲麟,孔子曰:“吾道窮矣!”《春秋》何以始乎隱?祖之所逮聞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何以終乎哀十四年?曰:備矣!君子曷爲爲《春秋》?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則未知其爲是與?其諸君子樂道堯舜之道與?末不亦樂乎堯舜之知君子也?制《春秋》之義以俟後聖,以君子之爲,亦有樂乎此也.① 《公羊傳》試圖對《春秋》中“西狩獲麟”的記載進行闡發,卻引入了一個新的問題,即《春秋》寫作的起止.在這段闡釋中,“異辭”和“異事”以一種象徵性的方式與《春秋》寫作的起始聯繫起來,雖然兩個“異”的意涵並不完全一致,前者指向措辭的差異,後者卻意味着“非中國之獸”.②這種忽視具體語義差異而將“異”抽離成爲中心概念的闡釋方式,使得字義在歷史寫作起始的追問、歷史寫作對象、寫作的表述方式乃至背後的微言大義之間延伸和串聯.其與歷史寫作最基本的邊界問題,即敍述時間的起止相關聯,也將“異”轉化成一種對歷史寫作的邊界的隱喻性闡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讀“異”——差異的閱讀經驗如何成爲歷史學解讀的路徑?
来源期刊 中华文史论丛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1-396
页数 5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陳昊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 5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文史论丛
季刊
1002-0039
31-1984/K
大32开
上海市瑞金二路272号
4-800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