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目前常用微量物质示踪剂用量设计方法仅考虑单层注入,计算公式中保障系数依靠经验赋值,无定量依据的问题,通过修正公式中预期最大稀释体积计算方法,从而满足分层注入井组使用要求;同时,在分析示踪剂产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明确保障系数主要由井筒内稀释系数、井网外稀释系数、地层吸附系数以及检测校正系数组成,结合现场生产情况得到井筒内稀释系数、井网外稀释系数的计算方法,根据室内实验结果,确定微量物质示踪剂氟苯甲酸地层吸附系数取0.8,检测限校正系数取100~200.对改进后用量设计方法在渤海某油田的应用效果进行数理统计发现,多数井组实际产出浓度与改进后方法设计浓度较原方法设计浓度更加接近,说明改进后方法合理可靠,满足现场使用要求,为今后同类用量设计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油田示踪剂技术
油田示踪剂
微量物质示踪剂
示踪技术
三元复合驱试验区微量物质井间示踪剂产出分析
微量物质示踪剂
三元复合驱
水驱
剩余油
微量物质井间示踪测试技术简介
生产测井
井间示踪测试
微量物质示踪剂
分层测试
多井组测试
环境污染
解释参数
井间示踪测试中示踪剂用量计算方法
示踪剂
计算方法
井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量物质示踪剂用量设计研究
来源期刊 钻采工艺 学科
关键词 微量物质 示踪剂用量 保障系数 稀释 吸附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油田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95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29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768X.2018.03.2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虎 27 124 6.0 10.0
2 代向辉 1 1 1.0 1.0
3 郑举 1 1 1.0 1.0
4 山金城 1 1 1.0 1.0
5 张延旭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量物质
示踪剂用量
保障系数
稀释
吸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钻采工艺
双月刊
1006-768X
51-1177/TE
大16开
四川广汉中山大道南二段
62-42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4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35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