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WORKBENCH,研究了雨滴型凹坑流道换热板的流动换热性能,并对其进行多目标优化研究.以努塞尔数Nu,阻力系数f,综合传热性能η为目标函数,考察了凹坑的前缘半径R1,后缘半径R2,凹坑深度Hd,凹坑间距P等结构参数对雨滴型凹坑流道各优化目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雨滴型凹坑流道内的流动分离和涡流碰撞增强了湍流强度,有效强化了传热,并且高传热区出现在凹坑后缘.雨滴型凹坑板的Nu是平板的1.9~4.5倍,阻力系数是平板的2.3~3.5倍,η可达1.42~3.04.凹坑深度Hd对Nu、f、η影响都比较显著,而凹坑间距P对这三者的影响都比较小,当3.5 mm<Hd<4.5 mm且25.0 mm<R1<30.0 mm时有较好的η.通过对雨滴型凹坑板在1358≤Re≤6926的数据结果进行关联,得到了凹坑板流动换热的准则关系式.
推荐文章
换热器结构优化与换热性能评价指标研究
传热
换热器
设计
实验验证
评价指标
优化
换热器结构优化与换热性能评价指标研究
传热
换热器
设计
实验验证
评价指标
优化
梯形微槽道表面池沸腾换热性能研究
微通道
传热
相变
池沸腾
气泡脱离
可视化
纵向涡发生器作用下矩形通道内流动换热性能研究
矩形通道
纵向涡发生器
流动换热性能
场协同理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雨滴型凹坑流道换热板流动换热性能与优化
来源期刊 热科学与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雨滴型凹坑 板式换热器 强化传热 多目标优化 数值分析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4-131
页数 8页 分类号 TK17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738/j.issn.1671-8097.01705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志强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 10 27 2.0 5.0
3 张楠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 101 269 8.0 12.0
4 曹海亮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 21 132 8.0 10.0
5 黄丹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 5 14 2.0 3.0
8 尹德荣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雨滴型凹坑
板式换热器
强化传热
多目标优化
数值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科学与技术
双月刊
1671-8097
21-1472/T
大16开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8-262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9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84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