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研究暴雨事件对千岛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和颗粒物吸收光谱的影响,利用2016年暴雨前(3月1-6日)和暴雨后(4月6-11日)采集的水样,对暴雨前、后千岛湖水体CDOM、浮游藻类和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光谱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暴雨事件对其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千岛湖作为典型的深水型内陆湖泊,其CDOM、浮游藻类颗粒物和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强度较太湖等浅水型湖泊弱.暴雨前,CDOM光谱吸收系数aCDOM(λ)值在0~0.6 m-1范围内变化,其光谱拟合系数SCDOM的均值为0.0158±0.00145 nm-1.暴雨前浮游藻类光谱吸收在总颗粒物中占主导,aph(λ)在0~0.35 m-1范围内变化,非藻类颗粒物光谱吸收系数aNAP(λ)在0~0.15 m-1范围内变化,其光谱拟合系数SNAP均值为5.62±0.57μm-1;暴雨后CDOM光谱吸收系数aCDOM(λ)值在0~ 1.6 m-1范围内变化,其光谱拟合系数SCDOM的均值为0.0157±0.00101 nm-1.暴雨后浮游藻类光谱吸收系数aph(λ)在0~2.5 m-1范围内变化,非藻类颗粒物光谱吸收在部分区域已占据主导地位,aNhP(λ)在0~0.8 m-1范围内变化,其光谱拟合系数SNAP均值为5.72±0.68 μm-1.由CDOM吸收特征值相对分子质量M值得出,暴雨前、后千岛湖不同区域CDOM组成都以富里酸为主,且暴雨前M值分布较均匀,暴雨后M值呈现从新安江向缓冲区、东南区递增的趋势,这说明西北区随暴雨输入的腐殖酸增加了CDOM的相对分子质量.暴雨对SNAP值影响较大的区域为西北区、西南区、东北区,对西南区影响最小.本研究为使用光学手段深入探讨暴雨事件对千岛湖水环境的影响提供重要依据.
推荐文章
夏季新安江水库(千岛湖)颗粒物吸收光谱特征分析
新安江水库(千岛湖)
非藻类颗粒物
浮游藻类
浮游藻类色素浓度
吸收光谱
太湖梅梁湾水体悬浮颗粒物和CDOM的吸收特性
梅梁湾
非藻类颗粒物
浮游藻类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叶绿素a
吸收光谱
游览高峰期千岛湖森林公园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
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
大气颗粒物
浓度
保水渔业对千岛湖食物网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
千岛湖
Ecopath模型
保水渔业
食物网结构
生态系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暴雨事件对千岛湖CDOM及颗粒物吸收光谱特征的影响
来源期刊 湖泊科学 学科
关键词 千岛湖 暴雨事件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浮游藻类颗粒物 非藻类颗粒物 吸收光谱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8-374
页数 17页 分类号
字数 91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8307/2018.02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毛志华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4 258 8.0 16.0
2 刘明亮 16 245 9.0 15.0
3 石亮亮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1 3 1.0 1.0
7 张艺蔚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7)
共引文献  (228)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3(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4(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5(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6(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7(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9(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1(1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千岛湖
暴雨事件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浮游藻类颗粒物
非藻类颗粒物
吸收光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泊科学
双月刊
1003-5427
32-1331/P
小16开
南京市北京东路73号
28-201
191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7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787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