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5种不同有效成分的胶饵,即1.5%乙酰甲胺磷、2.15%吡虫啉、0.1%氟虫腈、2.15%氟蚁腙和1%氟虫胺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的实验室连锁杀灭效果.方法 5种胶饵按国家标准《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第7部分:饵剂》(GB/T 13917.7-2009)进行室内药效测定,然后用每一种胶饵毒杀死亡的试虫尸体,分别进行无选择摄食的连锁毒杀测定.结果 5种胶饵对德国小蠊的室内药效毒杀率14 d均为100%.5种胶饵毒杀的试虫对德国小蠊无选择摄食第1轮连锁毒杀率均>80%;乙酰甲胺磷、吡虫啉的第2轮连锁毒杀率<80%,氟虫胺、氟虫腈、氟蚁腙第2轮连锁毒杀率分别为98.9%、97.7%、92.2%,后3种胶饵的连锁杀灭率无显著性差异;氟虫胺、氟虫腈、氟蚁腙的第3轮连锁毒杀率均<80%;毒杀率分别为78.9%、31.1%和32.2%;氟虫胺的第3轮连锁毒杀率仍明显高于氟虫腈、氟蚁腙.结论 5种胶饵在实验室条件下均有连锁杀灭德国小蠊的作用.无选择条件下,乙酰甲胺磷、吡虫啉有1轮的连锁杀灭作用,氟虫胺、氟虫腈、氟蚁腙具有2轮的连锁杀灭作用.5种胶饵的第3轮连锁毒杀的杀灭率均<80%.
推荐文章
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饵剂的研制及其诱杀效果?
德国小蠊
美洲大蠊
饵剂
诱杀效果
饵料蛋白水平对德国小蠊肠道细菌群落的影响
德国小蠊
肠道细菌
饵料蛋白水平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组成
光周期与温度对林地德国小蠊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德国小蠊
滞育
光周期
生活史策略
妇女清洁杀菌胶杀灭微生物效果的实验观察
杀菌胶
杀菌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白色念珠菌
有机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5种胶饵对德国小蠊实验室连锁杀灭效果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胶饵 德国小蠊 连锁杀灭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药械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0-43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184.3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欧阳颐 13 20 2.0 4.0
2 林康明 13 0 0.0 0.0
3 李华 1 0 0.0 0.0
4 冯向阳 5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0)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胶饵
德国小蠊
连锁杀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双月刊
1671-2781
32-1637/R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293号
28-308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7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10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