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腺嘌呤建立肾脏损伤大鼠模型,研究肾病和心血管损伤发生时人体组织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饲喂不同质量分数的腺嘌呤(最长16周)进行剂量范围实验后,选用质量分数为0.25%的腺嘌呤作为后续试验的标准剂量,测量大鼠肾功能(血浆尿素氮、血清肌酐及其清除率、血清尿酸、蛋白尿)、肾脏结构(胶原、炎症、肾小球肥大)、纤维化(TGF-β、α-SMA)、炎症(TNF-α、NF-κB p52、NF-κB pS0、PLA2、ED1)、心血管参数(血压、左心室顺应性、血管反应)等指标.用25 mg/(kg·天)的别嘌呤醇(仅在最后8周给药)评估尿酸在大鼠肾病模型导致的病理改变中的作用.结果:0.25%腺嘌呤饲喂可在第16周诱导出现显著的人类慢性肾脏疾病样病理改变,具体表现为血浆尿素氮升高(0.25%腺嘌呤56.5±5.4 mmol/L,对照6.2±0.6 mmol/L,P<0.05)、血清肌酐升高(0.25%腺嘌呤268±23 μg/L,对照41.9±2.8μg/L,P<0.05),蛋白尿、慢性炎症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浸润、胶原沉积增多,小管萎缩、凋亡,TNF-α和TGF-β表达升高,血清尿酸升高.心血管改变包括心室纤维化加重、收缩压和左心室硬度升高、血管反应受损.别嘌呤醇能够降低血清尿酸浓度并逆转腺嘌呤诱导的肾脏和心血管损伤.结论:0.25%腺嘌呤饲喂大鼠能够诱导慢性肾脏和心血管损伤.尿酸升高可能是诱导此损伤的原因,因为应用别嘌呤醇降低尿酸后,肾脏和心血管损伤程度减轻.
推荐文章
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实验模型的建立
脊髓
损伤
慢性压迫模型
大鼠
慢性肾脏病病人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
透析
心血管疾病
预测模型
综述
护理
维生素D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血管保护研究进展
维生素D
终末期肾病
心血管保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慢性肾病并发慢性心血管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
来源期刊 生物技术通讯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腺嘌呤 慢性肾脏病 心血管并发症 别嘌呤醇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3-658
页数 6页 分类号 Q24
字数 42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0002.2018.05.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禹 131 610 14.0 19.0
2 马晓燕 14 19 3.0 4.0
3 张鲁囡 3 2 1.0 1.0
4 姚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腺嘌呤
慢性肾脏病
心血管并发症
别嘌呤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物技术通讯
双月刊
1009-0002
11-4226/Q
16开
北京丰台东大街20号
82-196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13
总下载数(次)
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