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塔河油田现有掺稀降黏工艺中稀油与稠油由同一吸入口进入,两者互相干扰致使掺混不均从而堵塞油管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将稀油吸入口与稠油吸入口分开的分流式掺稀混配器.借鉴前人的混配效果评价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分流式掺稀混配器稀油吸入口直径、孔眼层数、开孔角度对混配效果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优化了分流式掺稀混配器的结构参数,最佳结构参数为稀油吸入口直径8.0 mm,沿轴向4层排布,开孔角度33°.分流式掺稀混配器的性能室内试验结果发现,稀油和稠油经过分流式掺稀混配器后,其混合均匀程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分流式掺稀混配器可以提高稀油与稠油的混合均匀程度,解决了因稀油和稠油掺混不均而堵塞油管的问题.
推荐文章
旋流式掺混结构对补燃室二次燃烧性能的影响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补燃室
旋流
掺混燃烧
特征速度
掺混装置对固冲发动机掺混燃烧性能的影响
固冲发动机
掺混装置
数值仿真
直连试验
缓释掺混肥料肥效试验研究
缓释掺混肥料
肥效
研究
稠油掺稀脱水工艺室内实验研究
稠油
掺稀
脱水
工艺
能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分流式掺稀混配器的研制及性能试验
来源期刊 石油钻探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分流 掺稀 混配器 降黏 数值模拟 结构参数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99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934+.9
字数 36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11/syztjs.20181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丁雯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11 6 1.0 2.0
2 彭振华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10 6 1.0 2.0
3 任向海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7 4 1.0 1.0
4 张园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9 5 1.0 2.0
5 朱莲花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8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分流
掺稀
混配器
降黏
数值模拟
结构参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钻探技术
双月刊
1001-0890
11-1763/TE
大16开
北辰东路8号北辰时代大厦716室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1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48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