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头孢唑林钠及克林霉素在感染椎间盘内的渗透情况,研究椎间盘内抗生素浓度与椎间盘弥散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取新西兰兔60只,制作椎间盘炎动物模型.在椎间隙感染后1、2、4、8、12周,每次随机取椎间盘炎模型兔12只,行连续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测,测定椎间盘的弥散功能.将12只椎间盘炎模型兔随机分成2组,分别注射头孢唑林钠和克林霉素,每隔一个药物半衰期注射一次,共计给药5次,末次给药后间隔一个药物半衰期后抽取血样,并处死实验动物获取椎间盘髓核样本,采用高效液相-二级质谱联用方法测定血清和髓核药物浓度.同一时间点不同抗生素对感染及正常髓核组织的渗透率采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椎间盘弥散功能比较、同一抗生素在不同时间点对感染及正常髓核组织渗透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法.采用直线相关检验分析正常及感染髓核中头孢唑林钠、克林霉素浓度与MRI增强后信号增强强度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头孢唑林钠及克林霉素对感染椎间盘髓核组织的渗透率与对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的渗透率比较,在椎间盘炎早期(感染后第1周、第2周、第4周)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头孢唑林钠:t=2.05,P=0.032;t=7.71,P<0.001;t=9.70,P<0.001),(克林霉素:t=2.68,P=0.015;t=4.25,P<0.001;t=7.42,P<0.001)],且均在感染第4周时达到最佳渗透率.在椎间盘炎中晚期﹙感染后第8周、第12周﹚,头孢唑林钠及克林霉素对感染椎间盘髓核组织的渗透率逐渐下降.头孢唑林钠对感染椎间盘髓核组织的渗透率与对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的渗透率比较,第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P=0.183),第12周时明显降低(t=-3.88,P<0.001).克林霉素对感染椎间盘髓核组织的渗透率与对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的渗透率比较,第8周(t=-2.57,P=0.010)和第12周时(t=-3.13,P=0.010)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感染后1、2、4、8、12周,克林霉素对感染椎间盘髓核组织的渗透率均明显高于头孢唑林钠的渗透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37,P<0.001;t=5.28,P<0.001;t=9.72,P<0.001;t=4.94,P<0.001;t=7.83,P<0.001).正常(r=0.922)及感染(r=0.898)髓核组织中头孢唑林钠浓度与椎间盘弥散功能呈正相关关系;正常(r=0.923)及感染(r=0.896)髓核组织中克林霉素浓度与椎间盘弥散功能同样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椎间盘炎发生后第4周头孢唑林钠及克林霉素对感染椎间盘髓核组织的渗透率最高,克林霉素的渗透率高于头孢唑林钠.应用连续动态增强MRI判断椎间盘对于抗生素的通透性可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