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患单侧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FTMH)眼、对侧眼以及正常对照组黄斑脉络膜厚度.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30例单侧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马来西亚患者,以及年龄、性别、种族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用激光干涉法测量研究对象眼轴长度.利用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获取增强深度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黄斑中心凹处,距中心凹1 mm和2 mm鼻侧、颞侧、上方、下方测量脉络膜厚度.采用独立统计分析法、配对样本t-tests、chi-square tests 和 Pearson 相关性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全层黄斑裂孔组平均中心凹脉络膜厚度为201.0 ± 44.0 μm,对侧眼平均为225.3 ± 51.4 μm,对照组为262.3±70.3 μm.相较于对照组,全层黄斑裂孔各部位脉络膜较薄 (P<0.05).对侧眼组除了鼻侧1 mm 和2 mm处,其余地方脉络膜厚度较对照组薄(P<0.05).全层黄斑裂孔组脉络膜厚度低于对侧眼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络膜厚度通常在中心凹处最高,在鼻侧最低.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与年龄(r=-0.278,P=0.032)和眼轴长度(r=-0.328,P=0.011)呈负相关.结论:单侧全层黄斑裂孔患眼与对侧眼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脉络膜厚度较低.
推荐文章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观察
EDI-OCT
特发性
黄斑裂孔
脉络膜厚度
黄斑变性
脉络膜厚度与特发性黄斑裂孔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脉络膜厚度
特发性黄斑裂孔
发病机制
光学相干断层深度增强成像
脉络膜厚度与特发性黄斑裂孔和黄斑前膜关系的研究进展
脉络膜厚度
OCT
特发性黄斑裂孔
特发性黄斑前膜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脉络膜厚度
特发性黄斑裂孔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厚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患单侧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的马来西亚患者脉络膜厚度研究
来源期刊 国际眼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脉络膜厚度 黄斑裂孔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谱域 增强深度成像 海德尔堡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英文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1-405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19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3.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脉络膜厚度
黄斑裂孔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谱域
增强深度成像
海德尔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眼科杂志
月刊
1672-5123
61-1419/R
大16开
西安友谊东路269号
52-239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355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622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