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摘要:
目的 应用增强深部成像的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技术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比较患眼、对侧健眼、正常人眼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临床对照研究.对2013年1~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30例单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应用EDI-OCT测量患眼及对侧健眼黄斑部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并设年龄、性别、屈光度匹配的正常成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增强深度扫描模式测定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结果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SFCT均值为(182.03±38.28) μm,对侧健眼为(214.97±43.74) μm,正常人眼为(232.60±26.74) μm.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较正常人变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t=-5.9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健眼较正常人变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t=-1.88,P=0.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与对侧眼进行配对t检验,t=-4.13,P=-O.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H患眼黄斑部脉络膜厚度明显变薄,提示脉络膜血管代谢功能下降,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对侧健眼变薄,可能为其发病易感因素.
推荐文章
脉络膜厚度与特发性黄斑裂孔和黄斑前膜关系的研究进展
脉络膜厚度
OCT
特发性黄斑裂孔
特发性黄斑前膜
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后黄斑区变化及视功能变化
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手术
黄斑区结构
视功能
脉络膜厚度与特发性黄斑裂孔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脉络膜厚度
特发性黄斑裂孔
发病机制
光学相干断层深度增强成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EDI-OCT 特发性 黄斑裂孔 脉络膜厚度 黄斑变性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经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2-34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74.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4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8)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EDI-OCT
特发性
黄斑裂孔
脉络膜厚度
黄斑变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月刊
1002-4379
11-2849/R
大16开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33号
1991-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339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68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