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药对是历代医家总结出来的两味中药相伍使用的用药形式,是中药配伍中的最小单位,从临床疗效而言,这种配伍组合的方式,使药对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从而能够产生更有效更安全的临床效果.药对并非两药简单加和,而是有其特有的配伍原则,其配伍需遵循七情和合、中药性能、功效主治三方面原则.本文根据气、血、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的关系以及药对配伍原则和特点,对补虚药之间的相互配伍(补气药与补血药配伍、补气药与补阳药配伍、补气药与补阴药配伍、补血药与补阴药配伍、补阳药与补阴药配伍)加以剖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补虚药与抗感染作用
补虚药
抗感染
中药药理
传统应用
现代应用
中药药性量化方法对补虚药功效归类预测的研究
中药药性
补虚药
人工神经网络
决策树
功效分类
量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补虚药药对应用原则研究
来源期刊 吉林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药对 补虚药 补气药 补血药 补阳药 补阴药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方药纵横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3-8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9.1
字数 48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463/j.cnki.jlzyy.2018.01.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覃骊兰 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81 279 10.0 14.0
2 谢沛桃 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5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0)
共引文献  (158)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7(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9(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0(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1(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2(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1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药对
补虚药
补气药
补血药
补阳药
补阴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中医药
月刊
1003-5699
22-1119/R
大16开
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12-42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72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19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