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下肢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与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32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下肢不同部位骨折患者伤后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D-D的水平.D-D定性相关分析(D-D水平的界定≤0.5为正常、>0.5为异常)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D-D定量相关分析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完成.[结果]不同骨折部位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F=7.61,P=0.000)、血小板(F=4.69,P=0.001)以及D-D水平不同(F=60.49,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D-D水平的骨折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在不同D-D水平人群也不同(t'=5.07,P=0.000),骨折部位分布有明显差异(x2=124.08,P=0.000).多因素结果显示术前血红蛋白水平(P=0.01)和骨折部位(P=0.00)是影响D-D异常的主要因素.其中,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是保护因素(OR=0.97,95% CI 0.95~0.99);骨折部位对比显示,与足部骨折相比,髋部、股骨部位骨折为D-D异常的危险因素(OR髋关节=27.59,95% CI 8.65~88.00,OR股骨=20.85,95% CI 5.36~81.14).然而,通过对D-D定量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术前血红蛋白等均与D-D水平相关.[结论]髋部、股骨骨折部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危险度较高,临床上应注意预防下肢血栓的发生.下肢骨折患者伤后应重视抗休克及贫血治疗,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