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前,地下热水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沐浴、取暖等,开发利用地下热水资源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瓦屋山地区地质构造运动强烈,区域大断裂沟通了深部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形成了良好的地下水补给、径流通道,有利于区内地下的热水形成。该区热储层结构具有渗透性良好的孔隙、裂隙和断裂系统,有利于地下热水的富集储存;盖层结构致密,厚度较大,有利于隔水保温。从地下热水形成条件来看,瓦屋山地区地下热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可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进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
推荐文章
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浅层地下水
开采试验井
开发利用前景
苏锡常地区
四川成都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地质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地下空间
地质环境
制约因素
成都中心城区
四川卤水钾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卤水钾资源
品质
类型
开发利用
论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
四川盆地
页岩气
勘探开发
新进展
富集条件
发展前景
面临挑战
年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四川瓦屋山地区地下热水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来源期刊 水资源研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下热水 形成条件 热储层结构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3-609
页数 7页 分类号 P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成锋 6 5 1.0 2.0
2 袁伟 17 28 3.0 4.0
3 罗运祥 4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下热水
形成条件
热储层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资源研究
双月刊
2166-6024
16开
武汉市解放大道1863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81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32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