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层间隔震结构的减震性能进行了研究.基于Timoshenko理论建立层间隔震连续化分析模型,建立层间隔震结构的动力方程,推导连续模型振型正交条件及层间隔震结构组合阻尼计算公式.随隔震层位置及刚度改变,结构各阶质量参与系数发生变化.随隔震层位置升高及刚度降低,一阶振型质量参与系数逐渐降低,高阶振型质量参与系数逐渐增大.采用虚拟激励法进行结构响应计算,以结构基底剪力均方值最小为优化目标进行参数分析,研究层间隔震结构减震效果随隔震层位置、隔震层刚度、阻尼变化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存在最优周期比使得基底剪力达到最小,最优参数与隔震层位置密切相关;隔震层阻尼可有效降低结构响应谱峰值,阻尼越大,结构减震效果越好.最后,采用十层框架结构进行仿真分析,以非隔震结构为参照,对比分析了基础隔震结构、中间层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
推荐文章
考虑参数优化的层间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层间隔震
参数优化
振动台试验
隔震层侧移刚度
减震效果
层间隔震地震响应分析
层间隔震
地震反应
时程分析
水平位移
隔震体系基于双质点模型的参数分析比较
隔震结构
TMD减震体系
层间隔震
基础隔震
复频响应函数
层间隔震结构隔震层位置的敏感性研究
层间隔震
隔震层位置
减震效果
ETABS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层间隔震结构参数分析与减震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层间隔震 随机振动 Timoshenko 参数优化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9
页数 9页 分类号 TU35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197/j.eeev.2018.05.41.songx.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福霖 212 2615 27.0 41.0
2 谭平 180 996 18.0 25.0
3 滕晓飞 8 4 1.0 2.0
4 宋晓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55)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层间隔震
随机振动
Timoshenko
参数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双月刊
1000-1301
23-1157/P
大16开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29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97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709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