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脉内聚束模式有效克服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高分辨率与宽测绘带之间的矛盾,同时可以兼顾回波的信噪比.然而距离维空域滤波的信号分离方法容易受地形起伏的影响,甚至失效.针对此,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方位相位编码(Azimuth Phase Coding,APC)的脉内聚束SAR成像方法,利用APC技术使不同子脉冲回波的方位频谱处在不同的脉冲重复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ies,PRF)范围,然后利用方位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来分离回波信号.文中对信号分离方法以及频移因子的选择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最后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推荐文章
基于相位相乘校正徙动的双站SAR成像算法
双站合成孔径雷达
距离多普勒
距离徙动校正
相位相乘
一种基于SPECAN卷积的聚束式SAR宽场景高分辨成像算法
聚束SAR
谱分析处理
宽场景高分辨成像
二次相位补偿
脉内聚束SAR方位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成像
合成孔径雷达(SAR)
聚束SAR
高方位分辨率
宽测绘带成像
脉内扫描
敏捷SAR卫星聚束模式姿态机动策略研究
合成孔径雷达
敏捷SAR卫星
聚束模式
姿态机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方位相位编码的脉内聚束SAR成像方法
来源期刊 雷达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脉内聚束模式 方位相位编码 方位多通道 信号分离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SAR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7-445
页数 9页 分类号 TN958
字数 43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00/JR171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大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 1584 18.0 28.0
2 吴玉峰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3 2 1.0 1.0
3 叶少华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3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合成孔径雷达
脉内聚束模式
方位相位编码
方位多通道
信号分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雷达学报
双月刊
2095-283X
10-1030/TN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
201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2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