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探索良知遮蔽以及负面感受话题的意义传统儒家没有特别注重恶的复杂与为善的困难,对人心与人性较为自信,对于非正面的心理分析和实存感受关注不多。心学多从正面讲知行合一,致良知等。而只有对阻碍善之实现的因素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才更可以保持警醒,超拔出来。如此也有利于设计出较好的制度,以化解仇恨,而非互相斗争泄愤等等。作为萌芽与动力的良知,其中已经包括了行。从'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之角度来讲,我们可以证成知行合一。
推荐文章
炮手在目标被遮蔽情况下的跟踪行为研究
记忆跟踪
人机系统
跟踪误差
动态目标仿真
教师的尊严与良知
教师
尊严
良知
致良知是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王阳明
致良知
知行合一
立德树人
王阳明“良知”说解读
良知
是非之心
规范
德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良知是如何被遮蔽的?
来源期刊 社会科学文摘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88
页数 3页 分类号 B248.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卢盈华 浙江工商大学哲学系 4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社会科学文摘
月刊
2096-1979
31-2120/C
大16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328室
4-918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6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01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