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任何物或事物,都是意义“三联体”,在物性、实用符号、艺术符号三者之间滑动。前现代社会,主要为本体论的美学思想,观者的主体审美意识尚不自觉,物、普通符号、艺术符号三位一体,统筹于“技艺”的范畴之下,艺术的使用性与实用表意功能占主导,艺术表意功能大多被悬置。现代社会审美现代性出现,在认识论美学的转向下,观者主体性凸显,一种静观式的审美,艺术符号成为物和普通符号的标出项,使用性与实用表意功能被悬置,而艺术表意功能成为主导。后现代社会进入泛艺术化时代,表现为介入式审美,使用性、实用表意功能、艺术表意功能全面凸显。这三联体中主导的变化,其动力是文化的艺术观念变迁。
推荐文章
从现代到后现代——全科医学兴起的后现代哲学审视
全科医学
后现代哲学
主体间性
效果历史
消费社会语境下的后现代艺术
消费社会
后现代艺术
技术复制
精神分裂
时尚
后现代语境下的艺术价值探微
艺术价值
后现代
社会价值
审美价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前现代到后现代:艺术符号主导因素的历史变迁
来源期刊 文化研究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艺术 审美 符号 生活美学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32
页数 10页 分类号 B2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陆正兰 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 63 86 5.0 6.0
2 周尚琴 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 7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艺术
审美
符号
生活美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化研究
季刊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2985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