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是近2000年气候变化中重要的气候事件,厘清其在低纬度地区干湿变化特征及其对古代农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广西柳州岩溶洞穴中一60 cm岩芯进行孢粉、炭屑分析发现,研究区的气候、稻作农业从唐末以来先后经历了6个阶段演化:1)875―940 a A.D.,C/P值及花粉记录指示:研究区气候整体偏干,水稻种植减少;2)940―1050 a A.D.,C/P值及花粉记录指示:夏季风增强,水稻种植稍增长,人口增加;3)1050―1140 a A.D.,C/P值及花粉记录指示:夏季风减弱,稻作农业及人口较前期有所增长;4)1140―1370 a A.D.,C/P值及莎草科花粉含量指示:研究区当时气候处于"中世纪暖期"温暖湿润期,稻作农业面积扩大,人口增加;5)1370―1900 a A.D.,C/P值及莎草科花粉含量指示:"小冰期"气候变干,水稻种植及人口逐渐减少;6)1900―2009 a A.D.气候变暖湿,水稻种植扩大,人口迅速增长.进一步对研究区气候事件与稻作农业及人口关系研究发现:历史时期气候事件与水稻种植、人口具有耦合关系,即中世纪暖期,气候暖湿,水稻种植扩大,人口增殖;小冰期,气候冷干,水稻种植萎缩,人口锐减.在非原地沉积时,莎草科和C/P对水分反映敏感,可以用来指示气候干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