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1980年代以来水下地形数据和遥感影像资料,综合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分析了钦州湾近期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滩槽平面变化和冲淤演变特征,从动力地貌角度对演变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内湾茅尾海近期整体淤积,2m等深线以浅的高滩淤积强度显著大于其他水域,局部槽道由于人工采砂和潮流动力增强而出现冲刷.外湾整体以淤积为主,但强度小于内湾,滩和槽的冲淤特征差异显著,西航道、中水道和边滩淤积,中滩和东航道冲刷.高强度人类活动前后钦州湾涨、落潮量分别减少约4.59%和4.04%,潮流动力减弱,导致茅尾海不断淤积;外湾中部岸线向海大幅推进,使得中滩涨落潮流流势集中,潮流速普遍增加0.1~0.2m·s-1,是中滩大范围冲刷的主要原因;东航道浚深后,中槽涨落潮流向东航道产生归槽,导致潮流动力减弱,中槽萎缩.水平Kelvin数变化表明,人类活动对外湾东航道和中水道的影响最大,东航道稳定性增强,中水道持续萎缩;西航道受到影响较小,稳定性基本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