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定量表征孔渗和饱和度的三维空间分布是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的技术难题.为建立可靠的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地质模型,以扎格罗斯盆地F油藏为原型,研究并提出了沉积相耦合岩石物理类型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井—震联合建立沉积相模型;再以沉积相控制建立孔隙度和岩石物理类型三维分布模型;然后基于岩石物理类型控制下的孔渗关系数学模型和饱和度数学模型,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渗透率和饱和度三维分布模型.模型检验表明,该方法建立的地质模型可靠,为F油藏的有效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可为该类油藏的地质建模提供指导.
推荐文章
滨岸碳酸盐岩的沉积特征与岩石类型
碳酸盐岩
滨岸
沉积特征
岩石类型
碳酸盐岩含气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岩石物理表征方法
岩石物理性质
孔隙结构
孔隙度渗透率表征
流动带指标
AVO正演
基于PCA和KNN的碳酸盐岩沉积相测井自动识别
测井评价
沉积相
碳酸盐岩
KNN算法
主成分分析
测井曲线
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模式 ——以坎波斯盆地东部下白垩统湖相碳酸盐岩为例
Fischer曲线
湖相碳酸盐岩
硅化作用
沉积微相
沉积模式
下白垩统
坎波斯盆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沉积相耦合岩石物理类型的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建模方法
来源期刊 石油实验地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沉积相 岩石物理类型 耦合建模 地质建模 碳酸盐岩油藏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方法·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3-259
页数 7页 分类号 TE122.2
字数 42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81/sysydz20180225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鸣川 12 53 5.0 7.0
2 段太忠 26 62 4.0 6.0
3 廉培庆 22 80 5.0 8.0
4 李艳华 9 37 3.0 6.0
5 张文彪 18 79 6.0 8.0
6 杜秀娟 1 10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7)
共引文献  (97)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80)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沉积相
岩石物理类型
耦合建模
地质建模
碳酸盐岩油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实验地质
双月刊
1001-6112
32-1151/TE
大16开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2060号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0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08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