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学史课上,讲到作家世界观的矛盾对创作的影响,评价通常是负面的。矛盾着的两极,一端是进步的,一端是落后的,罗织诸如反封建不彻底、革命性不坚定等罪名,进一步判定后者导致认知的错误、情感的偏斜,带来作品的局限。其实未必然也。世界观内部的矛盾,有对立,有冲突,有时却很难以是非正误论之。或许,矛盾的存在,不仅不是局限性,还相克相生,丰富着看取世界的视角,有益于还原生活的本真,洞烛社会的邃密与幽微。生活本来是复杂的,横看成岭,侧看成峰。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有些事情,已经争论了上千年,迄无定论,还将无限期地争论下去。各种观点,都含有真理的颗粒,从某一方面予人以启迪。早在几百年前,约翰·密尔就曾衷告人们:“人类的真理大部分只是半真理,意见的统一,除非是对立诸意见经过最充分和最自由的较量的结果,是无可取的。”后来哈耶克也讲过:“人之理性(即大写的‘理性’),并不像唯理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以单数形式存在的……而必须被理解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人的贡献都要受到其他人的检测和纠正。”我们可以这样来补充哈耶克的观点,不同思想观点的交锋、检测与纠正,不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也会发生在一个人思想内部。老子所说的“反者道之动”,就意在强调使事物延缓向相反方向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