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油松毛虫是我国辽宁省油松林中的主要害虫,每年都有大面积的发生,给松林生存和生态建设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更好地使用性引诱剂防治,本文在辽宁省建平县通过林间诱捕试验,以油松毛虫性引诱剂为诱芯,比较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悬挂高度的诱捕器对油松毛虫雄成虫的诱虫量.结果表明,4种形状诱捕器的诱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船型诱捕器、三角型诱捕器、小船型诱捕器和桶型诱捕器;大船型与小船型和桶型的差异显著,与三角型的差异不显著.小船型与桶型的差异显著,与三角形的差异不显著.3种颜色诱捕器对油松毛虫雄成虫的诱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黑色诱捕器、绿色诱捕器、白色诱捕器;黑色诱捕器和白色诱捕器的诱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绿色诱捕器与黑色诱捕器和白色诱捕器之间差异性不显著性.3种悬挂高度诱捕器的诱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悬挂高度为1.7m的诱捕器,悬挂高度为3.1m的诱捕器,悬挂高度为2.4m的诱捕器;悬挂高度为1.7m的诱捕器诱虫量与其余2种悬挂高度的诱捕器诱虫量差异性显著;悬挂高度为2.4m的诱捕器诱虫量与悬挂高度3.1m的诱捕器诱虫量差异性不显著.本文主要对不同诱捕器形状、颜色、悬挂高度3个因素利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组合试验,并比较了组合诱捕器的诱虫量,得出诱虫量最大的是悬挂高度为1.7m的绿色大船型诱捕器,建议在生产实践中推广该组合.
推荐文章
双诱芯诱捕器监测两种松毛虫的效果比较
双诱芯诱捕器
马尾松毛虫
思茅松毛虫
监测
应用粘胶型性诱捕器监测马尾松毛虫初报
马尾松毛虫
性信息素
诱捕
监测
不同配方引诱剂和诱捕器对枣飞象成虫的田间诱集效果
枣飞象
引诱剂
诱捕器颜色
诱捕器悬挂高度
诱集效果
油松毛虫越冬状况及其对冬防效果的影响
油松毛虫
越冬
死亡率
冬防效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诱捕器对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虫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环境昆虫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油松毛虫性引诱剂 诱捕器形状 诱捕器颜色 诱捕器悬挂高度 诱虫量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专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0-347
页数 8页 分类号 Q968.1|S433.5
字数 68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0858.2018.02.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骆有庆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68 3538 32.0 41.0
2 陆鹏飞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9 106 7.0 9.0
3 高成龙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 12 3.0 3.0
4 王胜梅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6)
共引文献  (162)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3(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0(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油松毛虫性引诱剂
诱捕器形状
诱捕器颜色
诱捕器悬挂高度
诱虫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昆虫学报
双月刊
1674-0858
44-1640/Q
16开
广州市新港西路105号
46-18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8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18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