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当坡体后沿产生张裂缝时,通常意味着坡体接近极限平衡状态,滑坡可能发生,若遇降雨,张裂缝充水产生的水压往往是滑坡发生的启动因素,因为水压的大小与张裂缝的深度估算有关,是边坡稳定分析的重要条件之一.建立了一个坡体后部潜在三角形极限平衡体拉张模型,导出裂缝深度公式.应用拐点的数学性质原理,解出裂缝处与内摩擦角相应的滑面倾角,计算张裂缝深度系数,绘制了应用于实际的张裂缝深度系数的数值解曲线图.解释了张裂缝发生条件:裂缝处的滑面倾角必须小于裂缝深度系数的一阶导数的极值点确定的与土层内摩擦角对应的倾角α.给出了圆弧滑面和一种非圆弧滑面发生张裂缝位置的公式.与Spencer裂缝公式进行了比较,表明本文方法具有实用价值.
推荐文章
计算裂缝张开面积和裂缝张开体积的几个公式
裂缝张开面积
裂缝张开体积
弹体侵彻深度计算公式对比研究
混凝土
侵彻深度
高速弹体
对比分析
几个求和公式的证明与Bernoulli数新计算公式
p-群
自同构
等幂和
Bernoulli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用拐点原理计算滑坡后沿张裂缝深度的新公式
来源期刊 工程地质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张裂缝深度 拐点 滑坡 张裂缝位置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灾害与浅层地球物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7-163
页数 7页 分类号 P642.22
字数 55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544/j.cnki.jeg.2018.01.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晓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 192 3933 35.0 55.0
2 张年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 13 383 8.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张裂缝深度
拐点
滑坡
张裂缝位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地质学报
双月刊
1004-9665
11-3249/P
大16开
北京北土城西路19号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2-296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5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78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