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致密油藏衰竭开采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急需实施能量补充措施.CO2以良好的注入性、易溶于油等特性,且具有降低原油黏度、使原油体积膨胀等增油机理,因而受到普遍关注.文中以鄂南红河油田为例,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致密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CO2吞吐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CO2注入压力越高,焖井时间越长,周期注入量和注入速度越大,裂缝间距越小,CO2吞吐效果越好;CO2吞吐能够有效增加储层弹性能,但随着吞吐轮次增加,CO2越来越难以进入基质深部接触更多的原油,增加的有效弹性能逐渐减少;CO2吞吐多轮次间混相程度是交互变化的,对比不同轮次注入和焖井阶段,第1轮次CO2与原油间能够实现混相,但随着吞吐的进行,油藏亏空越来越严重,气相逐渐出现,且波及范围增大,油气界面张力增加,逐渐过渡到非混相状态;延长焖井时间能够发挥CO2溶解扩散作用,但随着焖井时间延长,CO2波及体积增幅减小.
推荐文章
致密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CO2吞吐实验研究
分段压裂水平井
大型物理模拟
CO2吞吐
注入压力
补充地层能量
致密油藏水平井水力压裂CO2吞吐参数优化
扶余
致密油
水平井
CO2吞吐
水力压裂
正交试验设计
松辽盆地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多级压裂现场实践——以长深D平2井为例
松辽盆地
长岭气田
早白垩世
致密砂岩气藏
水平井
多级压裂
实践
致密油体积压裂水平井CO2吞吐实践与认识
致密油
水平井
体积压裂
CO2吞吐
精细地质建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致密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CO2吞吐机理
来源期刊 断块油气田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多级压裂 水平井 CO2吞吐 机理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2-756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348
字数 26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6056/dkyqt201806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学伟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37 765 16.0 27.0
2 何应付 15 116 6.0 10.0
3 赵淑霞 12 60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0)
共引文献  (46)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8)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致密油藏
多级压裂
水平井
CO2吞吐
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断块油气田
双月刊
1005-8907
41-1219/TE
大16开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路157号
36-351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0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99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