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的先秦儒学与宋代理学在“性”与“情”以及“人物性同异”等问题上的差异,是韩国儒学史上“四七之辩”与“湖洛论争”的根源。从“四七之辩”和“湖洛论争”来看,有些重要的问题在中国儒学中没有展开讨论,而在韩国儒学中却得以深入展开。这其中除了韩国儒学受到中国儒学的思想影响外,又凸显了韩国儒学之思维缜密、追求哲理之贯通的特点。而在韩国儒学的特点中,我们反过来又可见中韩儒学在义理结构、思想发展上的逻辑相通处。
推荐文章
春秋时期的义观念与义利之辨
道德
义利之辨
大义灭亲
五泻心汤之同异
伤寒论
五泻心汤
痞证
“王霸之辨”论析
以德服人
以力服人
贵王贱霸
王霸并用
义利双行
论晋人之美与魏晋人物画
人物品藻
人的觉醒
顾恺之
形神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韩儒学的“性情之辨”与“人物性同异之辩”
来源期刊 中国哲学年鉴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中国儒学 宋代理学 先秦儒学 性情之辨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5-325
页数 1页 分类号 I2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儒学
宋代理学
先秦儒学
性情之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哲学年鉴
年刊
1004-3462
11-2935/B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出版文献量(篇)
279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