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普遍认为在现代煎煮方法中大黄起泻下作用时应后下,即在第一煎药料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10 min.笔者通过重新考证张仲景《伤寒论》原著中含大黄方剂的煎煮方法及现代的化学药理研究,认为大黄后下煎煮5~10 min的方法并非张仲景原意,大承气汤中“先煎枳、朴,后下大黄,纳芒硝,溶化服”的科学涵义可能是为避免枳实、厚朴与大黄长时间共同煎煮而削弱其泻下作用.
推荐文章
大承气汤大黄后下时间对阳明腑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大承气汤
大黄
阳明腑实证
煎煮时间
临床疗效
TLC探讨煎煮方法对黄连汤中小檗碱含量的影响
薄层扫描法
黄连汤
小檗碱
煎煮方式
大黄中大黄酸提取新方法研究
大黄
提取方法
大黄酸
不同饮片形式对菊花饮片煎煮质量的影响
菊花饮片
饮片形式
煎煮质量
溶出曲线
煎出效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对大黄后下煎煮方法之疑义
来源期刊 医学争鸣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论》 大黄 煎煮方法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争鸣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76/j.issn.1674-8913.2018.02.00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7)
共引文献  (89)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3(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4(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张仲景
《伤寒论》
大黄
煎煮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争鸣
双月刊
1674-8913
61-1481/R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52-86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70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