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以2-氨基吡啶和α-溴代苯乙酮类化合物为起始原料,开发了新型吡啶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产率都在90%以上.在该反应中,通过微波辅助的作用,仅需要20分钟,就能完成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同时该合成方法在克级规模的实验中也具有较好的应用,目标产物的收率为91%.
推荐文章
几种咪唑[4,5-b]并吡啶类衍生物的合成
咪唑[4,5-b]并吡啶
中间体
新型含炔基吡啶的六苯并蔻衍生物的合成
Sonogashira偶联反应
六苯并蔻
Scholl反应
合成
新型混合脂肪基咪唑类衍生物的合成
咪唑啉
苯并咪唑
地沟油
合成
一锅法
嘧啶酮衍生物的微波合成
Baylis - Hillman加成物
4H-嘧啶[1,2-b]哒嗪-4-酮
5H-噻唑[3,2-a]嘧啶-5-酮
微波合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波辅助高效合成吡啶并咪唑类衍生物
来源期刊 化学研究与应用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微波辅助 吡啶并咪唑 20分钟 克级规模实验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3-957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26
字数 23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1656.2018.06.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槿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18 31 3.0 5.0
5 唐典勇 重庆文理学院创新靶向药物国际研究院 3 0 0.0 0.0
6 雷杰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1 0 0.0 0.0
15 徐志刚 重庆文理学院创新靶向药物国际研究院 1 0 0.0 0.0
16 陈中祝 重庆文理学院创新靶向药物国际研究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波辅助
吡啶并咪唑
20分钟
克级规模实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研究与应用
月刊
1004-1656
51-1378/O6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内
62-180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95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96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