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拈筋”,通常被人们理解为“挑刺”“找茬”,或被认为故意“挑我的毛病”“跟我过不去”。其实不然,无论是自己爱拈别人的筋,还是别人总拈自己的筋,只要出于善意,利于工作,益于成长,都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而且,更应该看到,“拈筋”背后的良苦用心和认真执着。
推荐文章
体验积累感悟,让作文信手拈来
作文教学
习作积累
读写结合
从"怕开口"到"主动说"
口才与表现能力
语言素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莫怕“拈筋”
来源期刊 武汉宣传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54
页数 1页 分类号 I26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梅国红 1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武汉宣传
月刊
1671-5020
42-1061/D
湖北武汉市江岸区解放公园路42号
38-362
出版文献量(篇)
6229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