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促进粉煤灰和电石渣建材化高效利用和协同矿化CO2减排,研究了粉煤灰、电石渣及其配合物的碳酸化特性.实验采用pH在线测试方法分别对粉煤灰、电石渣以及两者配合物的碳酸化过程的pH进行在线测试,并对原料和产物进行XRD、TGA和SEM表征.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粉煤灰碳酸化浆液pH降到7.0的平均速度约为电石渣的51倍;与等量电石渣单独碳酸化相比,粉煤灰与电石渣按照4∶1(质量比)复配碳酸化pH降低到7.0的速度较纯电石渣提高了近5.6倍,且在相同电石渣配量的条件下,粉煤灰-电石渣复配料比碳酸钙-电石渣复配料的碳酸化反应完成时间缩短了31.6%,说明电石渣与粉煤灰复配后进行碳酸化反应具有明显协同促进作用.TGA分析表明,纯粉煤灰和纯电石渣的固碳率分别约为2%和61.3%,粉煤灰与电石渣复配料的固碳率较等量单一电石渣和粉煤灰的固碳率之和的计算值提高了19.6%.SEM分析表明,粉煤灰与电石渣复配料碳酸化产物碳酸钙颗粒在粉煤灰表面呈现异位分散附着形态,而单一电石渣碳酸化产物碳酸钙则在电石渣颗粒表面呈现原位聚集附着形态.这可能是复配料固碳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推荐文章
电石渣混凝-粉煤灰过滤处理含氟磷废水
含氟磷废水
混凝沉淀
吸附
粉煤灰特性及其改性方法
粉煤灰
理化特性
改性
吸附性能
粉煤灰提取氧化物研究进展
粉煤灰
氧化硅
氧化铝
赤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粉煤灰、电石渣及其配合物碳酸化特性
来源期刊 环境工程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粉煤灰 电石渣 CO2 碳酸化
年,卷(期) 2018,(8) 所属期刊栏目 大气污染防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95-2300
页数 6页 分类号 X752
字数 39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30/j.cjee.2018031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程芳琴 山西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198 1597 20.0 30.0
2 廖洪强 山西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16 31 4.0 5.0
3 吴海滨 5 14 2.0 3.0
4 任国宏 山西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3 3 1.0 1.0
5 高宏宇 山西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5 3 1.0 1.0
6 闫志华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5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粉煤灰
电石渣
CO2
碳酸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工程学报
月刊
1673-9108
11-5591/X
大16开
北京市2871信箱
82-448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3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1328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