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听觉皮层慢反应N1波稳定可靠的记录方法及简单易行的成分分析方法.方法 以10例听力正常的青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年龄21~30岁,平均24.5岁±3.5岁,声刺激的同时使用64通道的Ag/AgCl电极帽记录脑电波(electroencephalogram,EEG),刺激声选用1 kHz的短纯音(上升期5 ms,平台期40 ms,下降期5 ms,总时长50 ms),50 dB SL的强度重复给声100次,刺激间隔在1800~2600 ms之间随机化,分别用峰值法和面积法记录N1波的潜伏期和振幅.结果 10例对象均可稳定记录到N 1波.①以电势最高的六个电极作为测量电极时,峰值法和面积法得到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1,P>0.05),得到的振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5,P<0.01);以电势最高的单个电极作为测量电极时,峰值法和面积法得到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9,P>0.05),得到的振幅值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t=-5.976,P<0.01).以六个电极作为测量电极时,面积法计算的振幅(J)/峰值法计算的振幅(Ⅰ)得到的振幅比值(J/I)为0.759±0.086(t=27.768,P<0.01);以单个电极作为测量电极时,得到的振幅比值(J/I)为0.764±0.094(t=25.839,P<0.01);两个比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0,P>0.05);②分别以六个电极和单个电极做测量电极时,峰值法和面积法测得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峰值法:t=-1.267,P>0.05;面积法:t=0.625,P>0.05),测得的振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峰值法:t=4.522,P<0.01;面积法:t=4.658,P<0.01).结论 听觉皮层慢反应N1波的潜伏期比振幅更稳定,更适合作为N1波的研究指标.可用峰值法来分析听觉皮层慢反应N1波的潜伏期,亦可用峰值法测得N1波振幅值后乘以比值常数(本实验中常数大约为0.762)来分析N1波的振幅;N1波的记录可简化为Fcz单电极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