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16根钢筋混凝土柱的静力和动力循环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动力效应对柱抗震性能的影响.依据修正Park-Ang损伤指标建立的静力和动力损伤指标,能够兼顾考虑最大位移与循环加载次数对柱损伤退化指标的影响.分别建立静力和动力加载下性能退化参数与相应位移比、损伤指标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建构的动力退化函数,提出能够反映滞回曲线的负刚度段、循环退化效应以及捏缩效应的钢筋混凝土柱动力恢复力模型.与试验数据对比的结果表明,提出的宏观力学模型可以有效模拟静力和动力加载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柱的滞回特性,且动力恢复力模型相比于静力恢复力模型能够更好地刻画钢筋混凝土柱在地震应变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文中建立的恢复力模型及方法可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推荐文章
GFRP套管钢筋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的试验研究
GFRP套管
钢筋混凝土柱
抗震性能
恢复力模型
一个新的钢筋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
钢筋混凝土模型
损伤塑性模型
烟囱
爆破拆除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评估研究
火灾
钢筋
混凝土
损伤评估
钢筋混凝土梁柱概率损伤模型研究
损伤模型
标定方法
易损性函数
贝叶斯统计
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考虑动力损伤退化的钢筋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
来源期刊 建筑结构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恢复力模型 动力特性 损伤指标 循环退化
年,卷(期) 2018,(8) 所属期刊栏目 结构抗震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0-109
页数 10页 分类号 TU375.3|TU31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4006/j.jzjgxb.2018.08.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 466 9156 46.0 77.0
5 李超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 23 41 4.0 5.0
6 李柔含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45)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钢筋混凝土柱
恢复力模型
动力特性
损伤指标
循环退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建筑结构学报
月刊
1000-6869
11-1931/TU
大16开
北京三里河路9号
2-19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89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964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