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4种模型对油茶杂交子代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与比较,旨在优选出其适宜的光响应模型,为油茶杂交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3个油茶杂交F1代采用光响应曲线拟合方程下的Pn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最高值不同,即'赣无16'(♂)×'顺泰粉红'(♀)杂交子代[7.61μmol/(m2·s)]>'赣190'(♂)×'赣无8'(♀)杂交子代[8.74μmol/(m2·s)]>'赣无1'(♂)×'白皮中子'(♀)杂交子代[2.62μmol/(m2·s)].'赣190'(♂)×'赣无8'(♀)杂交子代[1600μmol/(m2·s)]和'赣无16'(♂)×'顺泰粉红'(♀)杂交子代光抑制点[1750μmol/(m2·s)]高于'赣无1'(♂)×'白皮中子'(♀)杂交子代[1000μmol/(m2·s)].在弱光条件下[<200μmol/(m2·s)],3个杂交子代4种光响应模型拟合的曲线变化均近直线变化,应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3个杂交子代光饱和点与补偿点的拟合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小.通径分析表明,影响3个杂交子代Pn的主要作用因子不同,'赣190'(♂)×'赣无8'(♀)杂交子代、'赣无1'(♂)×'白皮中子'(♀)杂交子代Pn的主要作用因子均为Ci和Tr,Ci对Pn直接影响的通径系数为-0.980、-0.840,而Tr对Pn的影响是通过Tr对Pn的直接作用(0.749、0.189)和Tr通过Gs对Pn的间接作用(0.241、0.183)实现的;'赣无16'(♂)×'顺泰粉红'(♀)杂交子代Pn的主要作用因子为Ci和Gs,Ci对Pn直接影响的通径系数-0.667,而Gs对Pn的影响是通过Gs对Pn的直接作用(0.510)和Gs通过Tr对Pn的间接作用(0.503)实现的.
推荐文章
油茶杂交F1代开花、授粉和坐果的特性
油茶
种间杂交F1代
花部特征
繁育系统
油茶F1代苗期叶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油茶
F1代
叶表型性状
杂种优势
遗传多样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个油茶杂交F1代光响应模型分析
来源期刊 农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油茶 杂交F1代 光响应模型
年,卷(期) 2018,(10) 所属期刊栏目 林学/园艺/园林/食用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51
页数 5页 分类号 S794.4|S718.43
字数 361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2)
共引文献  (380)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3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5(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6(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7(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8(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9(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1)
201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11(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12(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3(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4(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5(2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6(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7(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油茶
杂交F1代
光响应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学学报
月刊
1007-7774
11-6016/S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农业部北办公区中国农学会
18-161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5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62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