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根据肠系膜下动脉(IMA)分支分型的不同进行精准低位结扎、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及清扫根部淋巴结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的方法,纳入104例经术前检查证实为肿瘤距肛2 ~ 15 cm、原发灶可完整切除且无远处转移、可接受腹腔镜手术的18~75岁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其中男性67例,女性37例,年龄22~83岁,中位体质指数25.3 kg/m2;Ⅰ期6例,Ⅱ期51例,Ⅲ期47例.按照完全随机的原则,52例应用低位结扎IMA合并根部淋巴结清扫(LAND,低位结扎组),通过术前CT分析IMA的分支分型及长度,精准分离并保留LCA,清扫根部淋巴结(No.253)并将其单独送检;另52例予以传统高位结扎(高位结扎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其围手术期疗效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IMA分支分型、长度及术前肿瘤临床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但低位结扎组有2例患者因术中需要行LCA结扎(1例在分离IMV时损伤LCA导致出血,1例因吻合张力较大).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预防性造口率及术后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 0.05).低位结扎组的淋巴结清扫总数目及No.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24.9±5.7)枚及(2.4±1.1)枚]显著多于高位结扎组[(16.9±4.2)枚(1.5±0.8)枚](均P=0.001),但两组总体淋巴结阳性率及No.253淋巴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总量、腹腔引流管和肛门引流管及尿管停留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结扎组术后有2例排尿功能障碍和1例吻合口出血,高位结扎组术后有3例排尿功能障碍和2例吻合口瘘,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8%和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术后30 d内再住院患者或死亡病例.结论 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根据IMA分支分型精准保留LCA及清扫根部淋巴结的方法能提高淋巴结获取数,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