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比狂犬病毒固定强毒株CVS-24、广西街毒株GX074、弱毒株rRC-HL和重组毒株rRC-HL△G感染小鼠后的临床症状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为揭示狂犬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CVS-24、GX074、rRC-HL和rRC-HL△G分别通过脑内注射SPF级昆明小鼠,以注射DMEM为对照,每只小鼠注射30μL,攻毒后连续观察测量小鼠的体重和死亡情况,采取濒临死亡小鼠的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经HE染色后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DMEM组的小鼠相比,rRC-HL组小鼠攻毒后的体重先下降后恢复正常,而其他攻毒组小鼠的体重迅速下降直至死亡.DMEM组和rRC-HL组的小鼠在整个试验周期内未见死亡;CVS-24组、GX074组和rRC-HL△G组的小鼠在攻毒后全部发病死亡,其中,CVS-24组小鼠出现死亡的时间最早(攻毒后第5 d),且在攻毒后第6 d全部死亡.通过观察小鼠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发现rRC-HL组小鼠脑组织的炎症反应最严重,其神经纤维紊乱,神经元细胞变形,细胞边缘不清晰,少量细胞固缩甚至消失,海马回神经胶质细胞浸润,嗜神经现象明显,血管套现象严重;rRC-HL△G组次之;GX074组和CVS-24组小鼠的脑组织病变轻微,可见少量嗜神经现象.[结论]rRC-HL△G、GX074和CVS-24等3株狂犬病毒强毒株的临床症状更明显,发病死亡率达100%,但与弱毒株相比,其炎症反应较轻微,说明狂犬病毒强毒株可能是通过抑制机体脑组织中促炎因子的产生而抑制炎症反应出现,阻断其固有免疫反应,不利于机体对病毒的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