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性转慢性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01~ 2016-12收治的198例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性转慢性患儿,并对这类患儿为何会从急性转换为慢性进行研究,以此了解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是如何从急性转慢性.本次将分为两组进行对比,以便于更好的研究此疾病.结果:治愈组治疗前血小板(18.62±13.98)×109,治疗前MPV(10.25±3.54)fL,治疗前POW(0.18±0.02),骨髓巨核数227个,原始与幼稚细胞数3个,颗粒型巨核数(28.69±14.25)个,慢性组治疗前血小板(20.14±13.67)×109,治疗前MPV(10.54±4.45)fL,治疗前POW(0.21±0.08),骨髓巨核数261个,原始与幼稚细胞数4个,颗粒型巨核数(30.15±12.54)个,以上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愈组血小板上升时间(1.45±0.12)d,血小板升值正常时间(3.59±2.21)d,慢性组血小板上升时间(3.98±2.45)d,血小板升值正常时间(9.68±4.62)d,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愈组与慢性组的血型与发病年龄均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早期治疗而言,大量的丙种球蛋白是必不可免的,且通过结果的数据来看,治疗时血小板回复时间晚、O Rh(D)+血型是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从急性转为慢性的主要因素.
推荐文章
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及 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血小板减少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
预后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转化为RUNX1基因阴性的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RUNX1基因
MICM分型
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
新生儿重度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
同种免疫
血小板减少症
HPAS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性转慢性危险因素研究
来源期刊 黑龙江医药科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急性转慢性 危险因素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8-179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58+.2
字数 204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广海 郑州儿童医院肾脏风湿科 6 31 3.0 5.0
2 杨莉 郑州儿童医院肾脏风湿科 2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急性转慢性
危险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黑龙江医药科学
双月刊
1008-0104
23-1421/R
大16开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南德祥街409号
14-193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94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756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