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剩余污泥含有丰富的碳源,因此探索用纳米气泡臭氧处理剩余污泥,将内碳源释放至上清液中并回用至AAO污水处理系统的缺氧段.结果表明,纳米气泡臭氧处理后的剩余污泥上清液SCOD浓度达到1 055 mg/L,SCOD/TN比值为15.8,反映了得到剩余污泥上清液中的内碳源补充的污水有了合适的碳氮比、有利于反硝化.长期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内碳源的AAO污水处理装置出水TN浓度由23.1±4.7 mg/L下降至15.0±6.0 mg/L,说明利用纳米气泡臭氧处理后的剩余污泥上清液可以明显提升AAO污水处理系统的脱氮效果.
推荐文章
臭氧微纳气泡促进污泥减量及氧化后污泥性质研究
微纳米气泡
臭氧
污泥减量化
羟基自由基
臭氧氧化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烟气
氮氧化物
氧化
吸收
脱硝
pH值对微气泡臭氧释放剩余污泥内碳源的影响
微气泡臭氧
剩余污泥
pH值
内碳源
臭氧化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进展
污泥减量
臭氧化
活性污泥
剩余污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纳米气泡臭氧氧化的剩余污泥内碳源强化脱氮技术研究
来源期刊 净水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剩余污泥 纳米气泡臭氧 碳源 污水处理 生物脱氮
年,卷(期) 2018,(8) 所属期刊栏目 污废水处理与回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86
页数 5页 分类号 TU992.3
字数 35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5890/j.cnki.jsjs.2018.08.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维奇 13 38 4.0 5.0
2 宋姗姗 7 6 2.0 2.0
3 张鑫 13 43 5.0 6.0
4 韩小蒙 中国科学院微观界面物理与探测重点实验室 4 0 0.0 0.0
6 薛喆涵 1 0 0.0 0.0
7 吴海英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3)
共引文献  (42)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剩余污泥
纳米气泡臭氧
碳源
污水处理
生物脱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净水技术
月刊
1009-0177
31-1513/TQ
16开
上海市许昌路230号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63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224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