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葡萄糖为碳源,通过乙二胺与浓磷酸中和放热碳化法合成氮磷共掺杂的荧光碳点,采用元素分析、TEM、FTIR、XPS、UV-vis和PL等分析测试技术对氮磷共掺杂碳点的形貌、结构、组成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氮磷共掺杂得到的碳点不仅能增强其水溶性和光学稳定性,而且能有效提高碳点的量子产率.研究发现,Co2+能强烈猝灭氮磷共掺杂碳点的荧光,且Co2+浓度在0. 005~0. 250mmol·L-1范围内时与氮磷共掺杂碳点荧光的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 6 μmol·L-1.因此,建立了一种检测Co2+的荧光传感方法,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选择性高等优点.
推荐文章
氮掺杂碳点结构、荧光性能及Hg2+检测敏感性研究
氮掺杂碳点
Hg2+检测
柠檬酸
尿素
氨水
PEBA/氮硫共掺杂多孔碳球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CO2分离性能研究
混合基质膜
活性炭
CO2捕集
烟道气
聚醚嵌段酰胺
氮掺杂黄色碳荧光量子点的制备与表征
碳量子点
邻苯二胺
黄色荧光
水热合成
微波合成含氮掺杂碳量子点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
碳点
水性聚氨酯
复合材料
荧光性能
拉伸强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氮磷共掺杂碳点的合成及其对Co2+的检测
来源期刊 化学研究与应用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碳点 氮磷共掺杂 钴离子
年,卷(期) 2018,(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43-1849
页数 7页 分类号 O657.3
字数 360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媛媛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6 7 2.0 2.0
2 李迎利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7 12 3.0 3.0
3 奥美珍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4 5 2.0 2.0
4 石佳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3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6)
共引文献  (47)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1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点
氮磷共掺杂
钴离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研究与应用
月刊
1004-1656
51-1378/O6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内
62-180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95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96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