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土体干缩开裂(龟裂)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龟裂的产生会破坏土体的完整性,极大地弱化土体的工程性质.基于室内试验结果,发现龟裂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典型阶段,具有很强的时序特征,且新生裂隙一般垂直已有裂隙生长.根据水土相互作用原理和基本土力学理论,建立了土体龟裂概念模型,对实验室和自然界中观测到的相关龟裂现象及其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①土体中存在收缩变形空间是龟裂发育的前提,主要与土质条件有关;②龟裂是土体发生张拉破坏的表现形式,孔隙水的表面张力及干燥过程中引起的基质吸力(毛细水作用力)会在土体中形成张拉应力场,这是导致龟裂的主要力学诱因;③当张拉应力场的大小超过土体的抗拉强度或土颗粒间的联接强度时,裂隙便会产生,导致局部区域积聚的应变能释放,应力场重新调整.从宏观上看,基质吸力和抗拉强度是控制龟裂发育的两个关键力学指标,但从微观上看,土体材料尤其是结构的非均质性对裂隙发育过程和裂隙网络的几何形态特征均有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大部分裂隙都是在饱和阶段产生,且裂隙产生时对应的临界含水率有可能高于液限;土体表面上的"杂点"易导致应力集中,裂隙往往率先在"杂点"处产生;④受表面和裂隙面张拉应力场的共同作用,表层土体边缘会发生向上卷曲变形,产生"煎饼效应".此外,土体在收缩过程中还存在收缩核现象.
推荐文章
土体干缩裂隙发育方向及演化特征的层间摩擦效应研究
干缩开裂
摩擦效应
裂隙发育方向
收缩应变
剖面含水率
收缩核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土体干缩开裂过程研究
干缩开裂
数字图像相关
收缩中心
应变场
位移场
砾石对石灰土表面干缩裂隙发育特征的影响
石灰土
表面干缩裂隙
砾石
裂隙网络参数化
土体干缩开裂过程的边界效应试验与离散元模拟
干缩开裂
边界条件
离散元模拟
底面摩擦
蒸发失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土体干缩裂隙的形成发育过程及机理
来源期刊 岩土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土体龟裂 干缩裂隙 形成机理 发育过程 抗拉强度 体积收缩
年,卷(期) 2018,(8)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5-1423
页数 9页 分类号 TU4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779/CJGE201808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施斌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91 5962 43.0 65.0
2 崔玉军 8 274 7.0 8.0
3 唐朝生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74 1631 22.0 3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4)
共引文献  (420)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59)
二级引证文献  (2)
192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1(1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体龟裂
干缩裂隙
形成机理
发育过程
抗拉强度
体积收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土工程学报
月刊
1000-4548
32-1124/TU
大16开
南京市虎踞关34号
28-62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7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599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