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自然界中的土体通常成层分布,在干旱条件下,表层土体的干缩开裂过程极易受层间接触条件的制约.为了探究土层间摩擦效应对土体干缩裂隙发育方向及其演化特征的影响,开展了一系列室内干燥试验.试验共配置了3组初始饱和的泥浆样,在30℃的室温条件下干燥失水,通过在试样底部铺设不同粗糙度的砂纸来模拟不同土层间的摩擦效应.试验过程中对试样表面及侧面进行定时拍照,从不同角度记录了裂隙发育全过程,通过分析,获得了一些新发现:①干缩裂隙不仅能从土体表面向下发育,而且还可能率先从土体底部向上发育,这不同于以往的习惯性认识;②初始裂隙的发育位置受土质条件及基底摩擦条件的共同制约,对于非均质性比较严重或者表面存在明显"杂点"的土体而言,裂隙往往首先从表面"杂点"处产生并向下发育,而对均质性较好的土体而言,在基底摩擦效应的影响下裂隙可以率先从土体底部生成并逐渐向上发育,且土体底部的裂隙发育程度甚至会高于表面的裂隙发育程度;③底部生成的裂隙以斜向上发育居多,这可能与裂隙发育过程中受到的剪切应力作用有关;④干燥过程中,土体呈向心收缩,存在明显的收缩核现象;⑤基底摩擦效应能改变土体干缩开裂过程中内部应力场的演化,从而对土体的横向和纵向收缩应变及剖面含水率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如基底摩擦越大,土体横向收缩应变越小,而纵向收缩应变越大.
推荐文章
土体干缩裂隙的形成发育过程及机理
土体龟裂
干缩裂隙
形成机理
发育过程
抗拉强度
体积收缩
膨胀土干湿循环胀缩裂隙演化的CT试验研究
膨胀土
干湿循环
裂隙
CT技术
控制厚度条件下土体干缩开裂的界面摩擦效应
龟裂
土体厚度
界面粗糙度
数字图像处理
定量分析
耦合关系
下保护层开采上覆岩层采动裂隙动态演化与分布特征研究
开采保护层
岩层变形
相似模拟
采动裂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土体干缩裂隙发育方向及演化特征的层间摩擦效应研究
来源期刊 岩土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干缩开裂 摩擦效应 裂隙发育方向 收缩应变 剖面含水率 收缩核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短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72-1180
页数 9页 分类号 TU445.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779/CJGE201906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朝生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74 1631 22.0 39.0
2 王东伟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8 11 2.0 2.0
3 林銮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7 16 3.0 3.0
4 曾浩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8 15 3.0 3.0
5 徐金鉴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5 1.0 2.0
6 刘俊东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1 1 1.0 1.0
7 荣德政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7)
共引文献  (233)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2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2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2(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干缩开裂
摩擦效应
裂隙发育方向
收缩应变
剖面含水率
收缩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土工程学报
月刊
1000-4548
32-1124/TU
大16开
南京市虎踞关34号
28-62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7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599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