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世纪初期CLEMENTS的演替学说被引入草原科学,标志着草原科学理论的一大进步.在此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以演替学说为代表的平衡生态学理论对全世界草原科学研究和草原资源管理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20世纪70和80年代以来,平衡生态学和稳态管理模式日益受到批评.一方面,在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发现植被动态表现出非线性特征,而这与传统演替理论和稳态管理观点不一致.另一方面,在世界其他地区开展的研究发现,在美国建立起来的草原科学理论和管理模式,在亚洲、非洲等环境随机干扰比较频繁的生态系统并不适用,因而呼吁研究新的框架模型,以便更准确地解释实际的草原植被动态,更有效地为草原管理提供科技支撑.在此背景下,非平衡生态学应运而生.特别是在东非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提出了生态系统是非平衡的但又是可持续的(持续非平衡模型)的观点.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干(冷)季关键资源相对比例对家畜数量和草原植被的潜在影响.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状态与过渡模型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替代性概念框架,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被应用于草原管理实践,取代了盛行多年的草原基况评价.而非平衡理论则逐渐被后出现的恢复力理论所替代,因为研究发现过去认为的“非平衡态”,被解释为“多平衡态”似乎更为合理.生态恢复力在涉及多稳态生态系统管理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草原生态学理论的进步,也伴随着草原资源管理模式的平行发展,其中一个极为显著的特征是人类的角色从自然资源的利用者转变成了自然资源的管理者.20世纪草原管理的主要模式被概括为稳态管理,其目标是获得牧草和家畜产品的最大可持续产量.恢复力理论代表了当代生态学最新、最重要的进展,其应用进一步扩展到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耦合——社会生态系统,并促进了适应性管理等概念和方法的发展.目前,上述几种管理模式在草原生态学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草原生态学理论和管理模式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整合,从而形成更完善的框架模型,能更加有效地应用于兼具复杂性、适应性和社会性的草原生态系统.
推荐文章
微生物生态学理论框架
微生物生态学
理论框架
理论模型
生态学机制
植物根系分布生态学理论与体系模式之研究
生态系统
种群
群落
基本型
基于生态学理论的林下资源可持续开发
林下资源
生态学
可持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草原管理的生态学理论与概念模式进展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草原 生态系统 非平衡 恢复力 状态与过渡模型 自然资源管理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畜牧·兽医·资源昆虫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1-202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8.01.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向林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146 2939 30.0 4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9)
共引文献  (409)
参考文献  (5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2)
194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7(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3(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4(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草原
生态系统
非平衡
恢复力
状态与过渡模型
自然资源管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