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激光尾场加速中,光学注入是一种有效的可控电子注入机制.然而,低电量、大发散度的电子束特性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为获得大电量、高品质电子束提出采用紧聚焦的超高斯激光作为注入脉冲的新型注入方案.研究发现,相比于普通高斯激光,紧聚焦的超高斯激光不仅能够将电子束发散度降低近一个数量级,而且能够保持电子束电荷量不变.通过哈密顿理论模型证实,离轴电子是发散度的主要来源,而紧聚焦的超高斯激光极大地限制了离轴电子的注入,因此有效地降低了电子束的发散度.
推荐文章
15 TW激光与氮气作用产生稳定电子束的实验研究
激光尾波场加速
电离化注入
高能电子束
电子加速器
应用超声多区聚焦技术检测大厚度电子束焊缝
多区聚焦检测技术
信噪比
电子束焊
焊缝
空间用电子束焊枪电聚焦问题的研究
空间焊接
等径三圆筒单透镜
计算机辅助设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紧聚焦超高斯激光脉冲的大电量 低发散度电子束产生
来源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激光尾场加速 光学注入 电子束发散度 离轴电子 紧聚焦超高斯激光
年,卷(期) 2018,(11) 所属期刊栏目 高功率激光与光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6
页数 7页 分类号 O521.3
字数 357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884/HPLPB201830.18026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邓志刚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7 9 2.0 2.0
2 贺书凯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4 1 1.0 1.0
3 崔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2 0 0.0 0.0
4 滕建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5 6 1.0 2.0
5 张智猛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激光尾场加速
光学注入
电子束发散度
离轴电子
紧聚焦超高斯激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强激光与粒子束
月刊
1001-4322
51-1311/O4
大16开
四川绵阳919-805信箱
62-76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3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166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