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包楞调》是一首极具鲁西南地方韵味的民间歌曲,也是彭丽媛的成名作之一.该民歌来源于山东菏泽地区民间古老歌舞艺术"担经".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包楞调》是经过数位艺术家不断打磨整理创作出来的,它既具有"一楞成衬"的语言风格、爽朗欢快的节奏曲调、灵活多样的旋律变化、"拖、甩、挎、脆"的演唱风格等艺术特色,也具有山东韵味的地域美、"一楞多衬"的风格美等审美特点.它的问世,填补了我国"古代民歌无花腔"的学术空白.
推荐文章
论艺术创造及审美与艺术教育之关系
艺术创造
艺术审美
艺术教育
艺术家
艺术审美群体
古琴音乐的文学旨趣
古琴音乐
文学旨趣
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显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包楞调》的艺术特色与审美旨趣
来源期刊 艺海 学科
关键词 《包楞调》 音乐特 审美特点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黄钟大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56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26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1611.2018.03.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苗苗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8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包楞调》
音乐特
审美特点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艺海
月刊
1673-1611
43-1208/J
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明星里2号
42-254
195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532
总下载数(次)
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