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缺氧诱导因子 (HIF-1) 蛋白含量及基因的表达探讨杞黄颗粒对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 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BN大鼠81只, 随机选取13只作为空白对照组, 另68只右眼通过激光光凝方式建立CNV模型.光凝7d后随机选取3只检验造模是否成功, 余下65只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杞黄颗粒A组、杞黄颗粒B组、雷珠单抗组、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 各13只.治疗结束后, 除杞黄颗粒B组在治疗的第90天处死, 其余组大鼠均在治疗的第60天心脏灌注处死, 取右眼制作标本, 采用Western-blotting和RT-PCR检测HIF-1的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结果:模型大鼠于激光后第7天OCT检查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层不连续, 局部增厚, 反射增强, 界限不清,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出少量圆盘状荧光渗漏, 表明造模成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模型对照组HIF-1蛋白和其mRNA的表达趋势一致, 均有上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HIF-1蛋白表达量, 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杞黄颗粒A组、雷珠单抗组、模型对照组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杞黄颗粒B组与A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HIF-1mRNA表达, 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雷珠单抗组、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 杞黄颗粒A组表达高于雷珠单抗组和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优于雷珠单抗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杞黄颗粒B组与A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杞黄颗粒联合雷珠单抗在抑制CNV中下调HIF-1蛋白含量及基因表达效果较单纯应用杞黄颗粒更加稳定, 长期应用杞黄颗粒对抑制CNV有临床意义,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IF-1因子有关.
推荐文章
环杷明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及对Glil和HIF-1α及VEGF表达的影响
环杷明
脉络膜新生血管
Glil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杞黄颗粒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VEGF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杞黄颗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脉络膜新生血管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Rac1和HIF-1在激光诱导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组织中的表达
激光
脉络膜新生血管
Rac1
缺氧诱导因子1α
康柏西普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研究
脉络膜新生血管
康柏西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氪激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杞黄颗粒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中HIF-1蛋白含量及基因表达的干预研究
来源期刊 湖南中医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黄斑变性 BN大鼠 杞黄颗粒 HIF-1 实验研究
年,卷(期) 2018,(8)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9-184
页数 6页 分类号 R285.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808/j.cnki.issn1003-7705.2018.08.08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莉 10 26 2.0 4.0
2 王燕 20 63 5.0 7.0
3 梁凤鸣 23 60 4.0 7.0
4 王莹莹 6 6 2.0 2.0
5 黎红梅 11 17 2.0 4.0
6 全颖 3 2 1.0 1.0
7 关玉双 3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2)
共引文献  (83)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3(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7(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8(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2(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脉络膜新生血管
黄斑变性
BN大鼠
杞黄颗粒
HIF-1
实验研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南中医杂志
月刊
1003-7705
43-1105/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58号
42-7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38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14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