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美国国家强风暴实验室(NSSL)发展的耦合了详细起电机制和放电过程的中尺度电耦合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ing)-Elec,在NSSL云微物理双参数化方案中增加了电场力对霰、雹粒子降落末速度的影响,完善了WRF-Elec模式的物理过程,建立了双向耦合WRF-Elec模式.利用改进后的WRF-Elec模式,通过敏感性数值实验,定量分析了雷暴云内电场力对起电和电荷结构的反馈作用.结果发现:雷暴云发展旺盛阶段,由于电场力作用,霰、雹粒子质量加权平均降落末速度的瞬时变化极值可以超过4 m/s,但这种情况仅出现在雷暴云内局部区域,并且维持时间较短;电场力对直径小且数浓度较低的霰和雹粒子影响较大,但这种影响不是由单一物理量决定,而是由电场强度和霰、雹粒子的电荷密度、极性以及粒子的直径与数浓度共同决定;电场力通过对霰、雹粒子降落末速度的调整,增强了雷暴云内感应、非感应起电率,且前者远大于后者,云内局部产生?0.6—1.2 nC/m3总电荷密度的变化,从而使电荷结构重新分布,局部垂直电场强度增强5 kV/m,总闪电数增加,与此同时,雷暴云内降水粒子的微观增长过程也发生改变.总体上,电场力对雷暴云起电过程的作用为正反馈,电场力对雷暴云电荷结构的反馈作用不可忽略.
推荐文章
滴水起电实验分析及雷暴云起电模型建立
雷云起电
对数半径
贡献半径
有效数密度
相变荷电率
混合比荷电率
数密度荷电率
G电场方程
基于RAMS V6.0的非感应起电机制评估和雷暴初期电荷结构模拟
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
RAMS
V6.0
三极性
反偶极性
一次单体雷暴的地面电场演变特征
单体雷暴
雷暴云电结构
电场演变
一种三维雷暴云起电一放电模式的建立
雷暴雨
起电一放电
三维模式
建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雷暴云内电场力对起电和电荷结构的反馈作用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电场力 电荷结构 反馈作用 WRF-Elec模式
年,卷(期) 2018,(16) 所属期刊栏目 地球物理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1-383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92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498/aps.67.201805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场力
电荷结构
反馈作用
WRF-Elec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