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大叶钩藤钩茎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大叶钩藤钩茎经丙酮萃取、浓缩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到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大叶钩藤钩茎中挥发性成分中共检出101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的58个成分,占相对百分含量的76.93%.大叶钩藤钩茎挥发油主要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为醇(12.35%)、酸(26.42%)、植物甾醇(21.04%)、酮(3.97%)、醛(3.43%)等类物质.其中,含量最高的是β-谷甾醇(15.75%)、肉豆蔻酸(13.21%);含量较高的是白桦脂醇(6.01%)、δ-4,6-胆甾二烯醇(4.67%)、γ-谷甾醇(3.94%)、硬脂酸(3.50%)、十八碳烯酸(2.46%)、正三十一烷(2.23%)、植酮(2.06%)、阿魏酸(2.03%)等.结论:本方法适用于大叶钩藤钩茎挥发性成分分析,将为大叶钩藤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GC-MS分析丹参不同部位中的挥发性成分
丹参
β-石竹烯(BCP)
挥发性成分
黄藤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黄藤
挥发性成分
GC/MS
GC-MS法对侧柏叶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侧柏叶
超声波提取法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顶空静态进样GC-MS分析委陵菜中挥发性成分
委陵菜
挥发性成分
顶空静态进样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叶钩藤钩茎的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来源期刊 中药材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大叶钩藤 钩茎 挥发性成分 GC-MS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化学成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4-62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4.1|R28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863/j.issn1001-4454.2018.03.02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0)
共引文献  (103)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叶钩藤
钩茎
挥发性成分
GC-MS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药材
月刊
1001-4454
44-1286/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24号中粤大厦10楼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967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1220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