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离、培养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并鉴定,找寻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法来分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从而建立EMs体外细胞培养模型,借此可以探索EM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10例EMs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通过胶原酶消化、二次细胞筛网过滤及贴壁纯化等技术,分离、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并传代.进一步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结果 8例标本获得成功,间质细胞可以有限传代,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位内膜间质细胞波形蛋白表达阳性,角蛋白表达阴性.结论 通过胶原酶消化、二次过滤及贴壁纯化等技术,可以分离、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并传代,可以作为EMs体外细胞培养模型.
推荐文章
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探讨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
月经周期
间质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
环氧化酶-2
前列腺素E2
锌指转录因子
E-钙黏蛋白
干细胞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集落形成单位
标记滞留细胞
侧群细胞
细胞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细胞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来源期刊 中国妇幼保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 间质细胞 细胞培养模型
年,卷(期) 2018,(15)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与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32-353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11.7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20/zgfybj.j.issn.1001-4411.2018.15.5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岿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 47 193 8.0 11.0
2 万亚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 3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445)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
间质细胞
细胞培养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妇幼保健
半月刊
1001-4411
22-1127/R
大16开
吉林省长春市建政路971号
12-9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025
总下载数(次)
3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