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口腔外伤后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常见致病菌群、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20例口腔外伤后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120例患者感染部位的脓液标本通过Bact-IST系统进行病原菌培养,记录检测结果,分析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份标本中共检测出155株致病菌,其中真菌12株(7.74%),革兰氏阴性菌62株(40.00%),革兰氏阳性菌81株(52.26%),以革兰氏阳性菌居多.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合并有糖尿病、医源性操作不当、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率明显比没有糖尿病、医源性操作合理、年龄低于60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使用激素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引起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合并有糖尿病、医源性操作不当、使用激素、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感染发生率高,应对危险因素提高警惕,严格无菌操作,提高操作水平,降低感染发生率.
推荐文章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颌面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
口腔颌面部肿瘤
颌面部肿瘤切除术
颌面间隙感染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危险因素
炎症指标鉴别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致病菌类型作用的分析
颌面部间隙
感染
病原菌
炎症指标
回顾性研究
糖尿病患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58例
糖尿病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染
180例口腔颌面部外伤病人的护理
口腔颌面部
外伤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口腔外伤后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群和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临床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口腔外伤 危险因素 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致病菌群
年,卷(期) 2018,(7)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治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114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82.3
字数 185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整形科 178 612 12.0 19.0
2 韩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整形科 19 99 7.0 9.0
3 陶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整形科 7 15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口腔外伤
危险因素
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致病菌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研究
月刊
2096-1278
61-1502/R
16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
52-207
201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54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76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