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制作新型骨折手法整复实体交互式教具,用于骨折手法整复模拟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方法:采用3D打印等新技术、新材料,构建教具的解锁及固锁系统、造模系统、复位系统、电路系统、集成控制盒等,构成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实体手法复位交互模型.结果:制作成功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手法复位交互模型,模型具备手动解锁、造模、手法复位、声光显示(整复成功后自动完成)、操控复位、固锁等功能,与作者原发明的复合模型相比有22项改进,用于各阶段医学生骨折手法教学和实操训练,效果良好.结论:新研制的"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模型",结构稳定、操作简单、性能可靠、触感逼真、功能齐备,在骨伤科骨折手法的临床模拟教学中效果良好,值得在骨伤科骨折整复手法教学中使用并推广.
推荐文章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的护理
桡骨远端骨折
中药熏蒸
低强度脉冲超声
护理干预
锁定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再移位
锁定T形钢板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再移位
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观察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切开复位
手法复位
骨折固定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模型"的研制
来源期刊 中国伤残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桡骨远端 骨折 整复手法 教具
年,卷(期) 2018,(10) 所属期刊栏目 伤残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8
页数 2页 分类号 R683.41
字数 25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214/j.cnki.cjotadm.2018.10.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笃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骨伤科学教研室 8 20 2.0 4.0
2 彭力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骨伤科学教研室 14 44 4.0 6.0
3 余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骨伤科学教研室 12 82 4.0 9.0
4 徐文铭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骨伤科学教研室 3 3 1.0 1.0
5 陈峙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骨伤科学教研室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56)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桡骨远端
骨折
整复手法
教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伤残医学
半月刊
1673-6567
11-5516/R
16开
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街23号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069
总下载数(次)
23
总被引数(次)
5545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