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产科因素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floordysfunction,PFD)发生的影响,其根本宗旨是为最大程度上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具参考性的理论依据.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接收的足月初产妇,所涉及的产妇有423例,把他们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阴道分娩组,有产妇221例,以及剖宫产组,所涉及的产妇有202例.然后,针对两组产妇进行与之相对应的盆底结构功能障碍性疾病(PFD)问卷调查,有针对性的选用一般性的调查问卷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期法,对于产妇在生产之后出现的早期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脏器脱垂(POP)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评价,并进一步深入对比和分析和妊娠、分娩等相应的产科因素,对于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根据研究内容和数据显示,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剖宫产组所有202例产妇中,有18例产妇在生产之后出现SUI,其发生率为8.9%,有55例产妇出现了POP,其发生率为27.2%,而阴道分娩组在这两个方面分别体现出的发生率情况为15.4%(34/221)、37.6%(83/221),两个组别的产妇在SUI、POP的发生率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比较明显,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妇生产之后出现SUI、POP的发生几率,所涉及的其他产科因素中,年龄、分娩前BMI、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第二产程时间,以及SUI、POP的发生有很大的关联性.结论:产妇在生产时的年龄、阴道分娩方式、分娩前BMI、第二产程时间等相关的因素是产妇在生产之后出现女性PFD的直接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