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风生跨赤道输运是联系南北半球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物理过程.本文通过理想模式实验,分析了定常风强迫下理想海盆风生环流的跨赤道输运结构,发现在传统热带流胞之外,存在连接南北半球的非对称环流,影响赤道两侧上升流,使得在风应力较弱的北半球存在比风应力较强的南半球更强的上升流,同时赤道存在表层向南深层向北的经向流,赤道区域表层与下层经向流速辐散位置偏离赤道位于1°N左右的北半球.进一步分析其成因,发现在赤道区域纬向动量方程中非线性项在赤道区域与科氏力项量级相当,非线性作用的经向输运是造成赤道非对称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推荐文章
大洋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农业气象节目制作中的应用探析
大洋非线性编辑系统
农业气象节目
节目制作
素材管理
压敏电阻非线性电输运理论研究进展
压敏电阻
电输运理论
氧化锌
碳化硅
三氧化钨
跨赤道经向流的不稳定性
跨赤道经圈流
Rossby波
不稳定性
单层叉筒网壳结构的几何非线性稳定矢跨比优化
叉筒网壳
几何非线性
矢跨比优化
静力稳定
临界荷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非线性作用对大洋内区跨赤道输运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跨赤道输运结构 非线性作用 ROMS模式
年,卷(期) 2019,(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P731.21
字数 35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441/j.cnki.hdxb.201803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霄沛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 34 415 12.0 19.0
2 柴俊炜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跨赤道输运结构
非线性作用
ROMS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月刊
1672-5174
37-1414/P
大16开
青岛市松岭路238号
24-31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53
总下载数(次)
2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